新闻中心
NEWS CENTER最新动态
NEWS CENTER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水务行业产业链深度研究:静水流深,龙头再现
新闻资讯:水务行业产业链深度研究:静水流深,龙头再现
水务行业:从区域分离迈向全方位高度业务集成运作
水务行业由原水、输水、净水、供水、售水、排水、污水治理、再生水回收利 用和相关管网建设与维护、设备生产等一系列产业节点构成,是支持经济和社 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性。 伴随着水务改革的推进,水务行业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 1998 年到 2002 年,供水领域随着城市化大力发展,供水市场 化比例逐渐开始增加,同时供水普及率也不断升高,到后期城区的全面覆 盖;
第二阶段从 2003 年到 2013 年,污水领域不断市场化,资本拉动,内资崛 起,污水的增长量以及污水处理率不断地快速增长;
第三阶段从 2014 年之后,污水处理依然取得了很快的增长,水务行业步入 大资本时代,市场化改革和多元主体涌现,产业格局不断重塑。
目前水务行业从业务上看,包括制造、输送、配送和零售各个环节;呈现高度集 成化运作,统一管理的特点。业务集成运作有以下几点主要优势:
业务集成运作助力水务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统一管理能够实现多领域资源 共享,从而使得水务行业节约成本和费用,最终实现规模效应。
水务企业依托业务集成运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运作和管理效率。水务行 业从事业务环节的企业拥有不同优势,例如水处理技术、销售渠道融通、 人力资源管理等等,集成运作使得各企业能够互相借鉴学习经验。
业务集成运作凸显企业环保优势。水务行业和垃圾处理行业及能源行业等 多个环保领域行业集成运作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产品和服务低污染, 加速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彰显企业的环境竞争力。
目前,我国传统的市政水务(供水和污水处理)趋于饱和,新增市场逐渐萎缩, 加之有实力的竞争者的涌入,存量资产收并购加速,市政水务市场依靠大规模 “跑马圈地”式发展模式日渐式微。与此同时,空前的监管强度促使资本市场 走向规范透明,过往的融资模式不再适用,而适用的模式难以满足需求。水务 业务高度集成运作能够帮助水务企业在过渡期适应环境改变,在未来的竞争中 利于不败之地。
资源现状:资源配置有待优化,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中国 2018 年水资源总量 27,462.5 亿立方米,大约占全球水资源 6%左右的比重,淡水资源居全球第四。其中,地 表水资源量为 26,323.2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 8,246.5 亿立方米,地下水 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 1,014.9 亿立方米。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但由于 人口数量庞大,人均用水量低,其中能作为饮用水的水资源有限。2018 年中国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 1968.1 亿立方米。相比 2017 年,中国水资源总量减少了 1,298.7 亿立方米,同比减少 4.5%。其中,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减少 了 1,423.1 亿立方米和 63.1 立方米,同比减少 5.1%和 0.8%。中国人均水资源 量减少 101.0 亿立方米,同比减少 4.9%。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来看,2018 年,全国供水总量 6,015.5 亿立方米,占全年水 资源总量的 21.9%。其中,地表水供水量达 4,952.7 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 82.3%,地下水供水量为 976.4 亿立方米,占 16.2%的供水总量,其他水源供水量占 1.5%。相比 2017 年,中国供水总量减少了 27.9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和其他水供水量增加了 7.2 亿立方米和 5.2 立方米,同比增长 0.15%和 6.4%, 而地下水供水量减少了 40.3 亿立方米,同比降低 4.0%。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我国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 源丰富,且相差悬殊。北方六个水资源区(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淮河区、 黄河区、西北内陆河区)面积占全国的 63.5%,人口占全国的 46.1%,GDP 占全 国的 44.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 60.5%,而水资源总量却只占全国总量 19.1%。 南方四个水资源区(长江区、珠江区、东南诸区、西南诸区)面积占全国的 36.5%, 人口占全国的 53.9%,GDP 占全国 55.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 39.5%,而水资源 总量却占全国总量 80.9%。从各个省市的水资源总量来看,我国的水资源主要 集中在西南和东南部地区,如 2018 年西藏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达到了 4,658.2 亿 立方米,四川省和广东省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 2,952.6 亿立方米和 1,895.1 亿 立方米。宁夏、北京和天津等地的水资源严重贫乏,2018 年宁夏地区的水资源 总量仅为 14.7 亿立方米,还不到西藏地区的 1/30。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区域分 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在经济发达的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较少, 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018 年,人 均水资源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是西藏、青海和云南,人均水资源分别为 136,804.7 立方米、16,018.32 立方米和 4,582.32 立方米。
水资源污染受到重视,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伴随着环保政策的出台和落 实,我国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得到了控制。2018 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 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监测的 1,613 个水质断面中,Ⅰ类占 5.0%,Ⅱ类占 43.0%,Ⅲ类占 26.3%,Ⅳ类占 14.4%,Ⅴ 类占 4.5%,劣Ⅴ类占 6.9%。与 2017 年相比,Ⅰ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 2.8 个百 分点,Ⅱ类上升 6.3 个百分点,Ⅲ类下降 6.6 个百分点,Ⅳ类下降 0.2 个百分 点,Ⅴ类下降 0.7 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 1.5 个百分点。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 水质为优,长江、珠江流域和浙闽片河流水质良好,黄河、松花江和淮河流域 为轻度污染,海河和辽河流域为中度污染。
政策布局:加快市场化进程,碧水保卫战稳步推进
水务行业是典型的政策导向型行业。从中国水务行业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可 以看出,行业的总体方向是加快市场化,积极推动污染治理,促进对水资源的 保护。政策内容包括了市场准入的放开、水价改革、特许经营、环境保护和加 快污水工程建设等方方面面。
财政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提升水务行业市场化水平
2017 年 7 月,国家财政部、环保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 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 PPP 模式的通知》(简称《通知》)。根据《通知》内容, 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项目全面实施 PPP 模式,明确了部分开展 PPP 模式强制试 点。考虑到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水务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对污水处理 的需求将有所加大。2017 年 11 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和水利部联合印发《扩 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要求自 2017 年 12 月 1 日起在北京、天津、山 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宁夏等 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扩 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开征水资源税有利于用税收政策调节用水需求,从而缓 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2014 年 8 月,国务院 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 意见》,要求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加快推进排污权交易,强化试点组织领 导和服务保障。排污权的交易对于企业来说,有利于降低治理污染成本。排污 权交易的实质是将治理任务在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再分配,治理成本低的企业将 承担更多的治理任务。2015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 若干意见》,要求推进水的价格改革,推进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价格作用。 加快水的市场化定价进程有利于水务行业可持续发展,减轻消费者合理负担。 在这些政策的指引下,水务行业投资模式逐步向多元化转变,社会资本方的介 入一定程度提升了行业市场化水平,对于行业地位突出、技术水平较好的水务 企业会逐步进行异地扩张,预计水务市场将呈现多元资本跨地区参与的趋势。
环保行业政策频出,水环境治理驶入快车道
随着经济发展和对环保要求提高,水务行业作为环境产业的核心环节,在 2015 年国务院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推动下,综合治理项目日益涌现, 大水务时代即将来临。政策主要集中在黑臭水体治理、海绵体城市建设、农村 水环境治理、污染防治方面,未来将成为水务行业的重要利润增长点。2017 年 以来,各部委陆续出台关于环保治污方面的政策条例,推动了水务行业的发展, 其中水环境治理领域在政策推动下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主要包括农村水环境治 理和流域综合整治两方面内容。农村水环境治理主要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 护、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流域 水治理方面,2017 年 10 月多部委联合印发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6-2020 年)》中提出七大重点流域具体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将“水十 条”水质目标分解到各流域,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8 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印发《生 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污水排放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整治力度。
水务市场:容量扩张,业态延生,行业整合加速
近年来,我国供水总量增速趋缓并有所下降,供水行业发展已趋于平稳,污水 治理行业正属于快速成长期。水务行业逐渐由各城市单点发展到全国性、区域 性统一战略布局。
前端供水市场平稳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用水量在 2013 年达 到了前期峰值。伴随着一系列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出台,用水总量控制、效 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覆盖到省市县三级行政 区,用水总量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农业和工业用水效率逐步提高。我 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在我国各省份之间的分配不均,但伴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 深度布局,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不断上升,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
2018 年,全国用水总量为 6,015.5 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 业用水和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分别为 859.9 亿立方米,1,261.6 亿立方米,3,693.1 亿立方米和 200.9 亿立方米,分别占用水总量的 14.3%,21.0%,61.4%和 3%。 与 2017 年相比,用水总量同比减少 0.5%。具体而言,生活用水和人工生态环 境补水增加了 21.8 亿立方米和 39.0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2.6%和 24.1%,而农 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分别减少 73.3 亿立方米和 15.4 亿立方米,同比降低 12.0% 和 1.2%。
传统供水业务增长面临挑战,异地业务竞争激烈
传统供水业务主要指城乡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生产和供应,用 户的接水工作承接,供水设施的建设改造、维护和管理工作承接等。传统城市 供水业务主要由原市属企事业单位改制而来。对于供水业务企业来说,业务收 入和现金流长期稳定。
这两年国家开始推动供水价格市场化,期望建立水价调整的常态化机制,但由 于供水业务的公共属性,调价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协商确定,往往要经过几 轮的协调,水价的普遍性上调仍较为困难。此外,受到这两年市场资金紧张、PPP 投资受挫和资本市场估值下跌的影响,资本市场对水务传统业务的估值、 注资热情下降,个别供水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因此,水务行业传统业务持续 增长困难,成本上升,毛利率有所降低。在上调水价无法由企业自主掌控的背 景下,供水企业纷纷开始拓展外地业务。水务行业异地业务竞争也愈发激烈, 较多地方性水务企业的专业能力和资金储备不足以支撑异地拓展。
水价短期变化不大,阶梯水价模式不断完善
水费是供水企业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长期来看,我国水价呈现波动增长的趋 势。而短期来看,水价变化不大,2018 年 12 月和 2019 年 12 月中国 36 个大中 城市的平均水价分别为 2.28 元/吨和 2.29 元/吨。
水价的构成大体三个方面:原水成本,运营成本和税费成本。目前水价中,原 水成本大概占水价的 20%,运营成本大概占水价的 70%,税费成本大概占水价的 10%。而运营成本又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净水成本。随着国家净水标 准提高是这部分成本上升的主要动因。 第二部分就是输配成本。一般由公共财 政来解决。第三方面是管理成本,各水务企业应该通过精益化管理,来降低该 成本,提高供水利润。第四部分即收益成本。目前,我国水价采取由政府主导 下的听证会制度,企业对水价没有定价权,供水业务被动承受人工成本和原材 料价格上涨压力,长期采用“低水价+亏损+财政补贴”的模式。
我国的水资源定价采用阶梯水价政策,阶梯式计量水价将水价分为两段或者多 段,每一分段都有一个保持不变的单位水价,但是单位水价会随着耗水量分段 而增加。2014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 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全面实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做部署, 要求设市城市原则上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随后,水利部、发改委、工 信部等十部门于 2014 年 2 月联合印发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 实施方案》,启动了最严格水资源考核问责制,进一步保障了阶梯水价制度在全 国范围内的推行,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价调整工作规范化、透明化的进 程不断加快。阶梯水价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因素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 节等方面的作用,拓展了水价上调的空间,增强了企业和居民的节水意识,避 免水资源的浪费。2018 年以来,全国各省会居民自来水阶梯价格并没有上调价格,不同地区供水价格差异明显。
各地水价调整案例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发 改价格规〔2018〕943 号)指导下,各省市政府积极调整水价,以完善城市供水 价格机制,建立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的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 机制,更好的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节约利用水资源。总体来看,2019 年各 地水价调整有加速迹象。
石家庄
为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水价调整补偿机制意见的通知》 (冀政发〔2016〕51 号)的精神,石家庄市政府 2017 年第九次常务会议 研究决定,2017—2019 年主城区分三步调整供水销售价格。第一、第二步 水价调整分别于 2017 年 6 月 1 日、2018 年 6 月 1 日执行。2019 年 3—4 月,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用足用好南水北调引江水的 意见》(冀政办字〔2019〕20 号、石政办函〔2019〕26 号),要求各地落实 第三步水价调整方案。调整后居民用水价格将上调 0.49 元/立方米,上 调后第一阶梯水价为 5.23 元/立方米;非居民用水上调 1.07 元/立方 米,上调后为 8.94 元/立方米;特种行业用水价格上调 6 元/立方米, 上调后为 49.73 元/立方米。
威海
为完善城市供水价格机制,威海市政府于 2019 年 8 月决定适当调整市区供 水价格。第一阶梯为户年用水量 144 立方米(含)以内的部分,综合水价 由每立方米 3.05 元调整为 3.50 元,其中自来水价格(含税,下同)2.55 元,污水处理费 0.95 元;第二阶梯为户年用水量 144-204 立方米(含)之 间的部分,综合水价由每立方米 4.00 元调整为 4.55 元,其中自来水价格 3.60 元,污水处理费 0.95 元;第三阶梯为户年用水量超过 204 立方米以 上的部分,综合水价由每立方米 6.45 元调整为 7.80 元,其中自来水价格 6.85 元,污水处理费 0.95 元。特种行业用水综合水价由每立方米 6.80 元 调整为 10.50 元,其中自来水价格 9.10 元,污水处理费 1.40 元。非居民 用水综合水价由每立方米 3.90 元调整为 4.70 元,其中自来水价格 3.30 元,污水处理费 1.40 元。
深圳
为更好引导水资源合理配置,深圳市发改委于 2017 年 7 月印发《深圳市水 价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拉大居民生活用水各阶梯价差、实行差别水价 政策、设立自来水价格平衡账户等创新举措。水价调整方面,自来水综合 价格统一调整至 3.449 元/立方米,涨幅约 14.81%。第一阶梯居民:水价 上调 0.37 元/立方米,约 90%家庭月均水费支出增加 7.4 元,年支出占可 支配收入比重约为 0.71%;第二阶梯居民:水价上调 0.56 元/立方米,约 7%家庭月均水费支出增加约 11.5元,年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约为 1.10%; 第三阶梯居民:水价上调 3.41 元/立方米,约 3%家庭月均水费支出增加约46.7 元,年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约为 2.28%。
供水市场过度分散,集约化程度低
我国现有自来水厂 4,000 多家,水务企业众多。但供水企业传统主要由原市属 供水企事业单位改制而来,服务范围有限;即使后来引进外资进入供水领域, 但总体来看水务行业仍集中度低,最大的供水企业市场占有率未超过 5%。在供 水行业,威立雅供水、苏伊士和首创股份运营总规模位于市场前三,行业前五 名供水企业已运营规模占据 11%的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企业已运营规模占据 了 16.5%的市场份额。市场过度分散制约了水务行业的技术进步及服务的集约 化。
城镇供水方向的“十三五”规划指出城镇供水未来市场空间超 1.5 万亿元,发 展空间广阔。目前水务行业竞争格局以全国性水务集团和地方国有水务企业为 主。近年来,水务行业国资占比逐渐增高,同时,上市公司、有资金优势的建 筑公司也陆续加入水务市场。中国水务行业形成以北控、首创、桑德集团为代 表的全国性水务龙头企业和地方国有水务企业为主以及以威立雅、苏伊士为代 表的外资水务企业的行业竞争格局。
城市供水排水管网建设存在投资机会
2010-2018 年,中国供水管道长度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逐年上升。2018 年,中 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为 86.68 万公里,较 2017 年增长 8.70%,县城供水管道长 度为 23.45 万公里,同比增长 10.93%。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 3.12 万立方 米/日,较前年增长了 2.30%,县城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0.64 万立方米/日, 同比增长 18.52%。
根据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判断,地下管廊仍是政府投资建设的主要方向,供水 排水管道设施工程行业存在潜在投资机会。近年来,我国供水固定资产投资呈 现波动增长的态势。2017 年中国供水固定资产投资为 580 亿元,占城市市政公 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投资额的 3.0%。未来国家各相关部门将加快城市供 水管网改造,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节约城市水资源。《城市供水行业 2010 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 2020 年远景目标》预测,城市旧网改造按总管道 长度的 1%-2%考虑,每年有 3,000-5,000 公里的供水管道需要改造。
供水管道设备建造和施工业务多为水务企业垄断经营或者一体化经营,行业存 在进入壁垒。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了管道设备建造行业资质,根据具体项目授予 相关企业特许经营权。另外,由于城市管道设施工程行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 型行业,城市管道支线管道和城市管网的建设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和投资回 收期长,要求投资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形成了较高的资本壁垒。而 城市管道设施工程涉及到燃气气源、输配与储气、清水输送、二次供水、区域 热交换站、余热利用、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应 用等诸多环节,需要长期经营的经验摸索和技术沉淀,也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 高的技术壁垒。由于行业准入门槛高,行业竞争格局较稳定,变化不大。
污水治理行业正处快速成长期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进入江河湖海等 水体,超过水体自净能力会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工业、城市污水总的排放量中经过 集中处理的占比不到一半,其余的大都直接排入江河,对于污水的排放约束力 不大,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出现恶化现象。自 2015 年以后,伴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出来,废水排放量得到一定程度控制。2017 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 699.66 亿吨,同比降低 1.61%。
城市区域污染源点多、面广、强度大,极易污染水资源,即使是发生局部污染, 也会因水的流动性而使污染范围逐渐扩大。伴随着碧水保卫战稳定推进,我国 污水处理厂数量逐年上升,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加强。2018 年全国有 2,300 个城 市污水处理厂和 1,620 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城市平均每日能处理 16,200 亿立方 米污水,县城平均污水处理能力为 3,300 亿立方米/日。
运营模式多样化的探索和推广有利于污水处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污水处理经营服务可分为建设期服务、运营期服务和投资运营服务三大类型:
提供建设期服务的企业受客户委托,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污水处理环境工程 的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全过程 或若干阶段的服务,并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代表企业包括威派格水务、金达莱等等。
企业提供运营期服务多采用“委托运营”模式,由客户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建成后委托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并支付一定的运营费用。降低了客户运 营成本,同时降低企业前期资金投入风险。此类代表企业包括博天环境、 海峡环保等等。
提供投资运营服务的代表企业包括碧水源、国祯环保、博天环境等,这些 企业为委托方提供水环境整治整体解决方案。运营模式包括 PPP、 BOT、 BOO、 TOT 等,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并建立多种可选择运作方式来提高污水处理项 目的运营效率、优化风险分配、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
未来污水处理商通过改善经营体制、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 升级,能够开拓行业内各企业的业务合作模式的更多可能性,有效促进企业扩 大业务规模,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的提高有利于提升运营企业盈利能力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收费价格普遍偏低且存在部分市县未征收污水处理费的情况。 2015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公布了《关于制定和调整污水 处理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收费标准要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 施的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2016 年底前,设市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原则上每 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 0.95 元,非居民不低于 1.40 元;县城、重点建制镇原 则上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 0.85 元,非居民不低于 1.2 元。已经达到最低收 费标准但尚未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应当结合污染防治形势等进一步提高污 水处理收费标准。对于未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市、县和重点建制镇,最迟应于 2015 年底前开征。总体来看,中国城市平均污水处理费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各 省市污水处理费定价标准逐渐明晰。污水处理收费的提高有望改善污水处理运 营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对污水处理运营项目的接手动力。
污水处理市场化服务需求突出,行业呈现资源整合与跨区域发展趋势
我国污水处理市场格局主要被国际水务巨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部分企业 瓜分:
国际水务巨头大型项目竞争优势明显。威立雅水务集团、苏伊士环境集团、 泰晤士水务、柏林水务集团等凭借其品牌、资本等优势通过直接投资、控 股、参股等多种方式陆续大规模进入中国污水处理市场,取得了市场先导 地位。
国有企业采用改制、并购等方式,业务规模迅速扩张。国有上市企业如北 控水务、首创股份、兴蓉投资、创业环保等,通过并购等方式迅速扩大业 务规模,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社会资源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在 全国范围内积极开拓抢占市场,成为跨国水务企业强力的竞争对手。
民营企业依旧保持较强竞争优势。随着国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 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以国祯环保、鹏鹞环保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民营企业 凭借着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机制、技术创新等优势迅速崛起,成为具有良好 发展潜力的行业新生力量,在区域市场及细分市场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 额。
2018 年在污水处理行业,运营规模排名前三分别为北控水务、碧水源和首创股 份。行业前五名污水处理企业已运营规模占据了 19%的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 企业占据了 27.2%的市场份额,相对于供水市场,污水处理市场的集中度相对 较高。目前,中国的污水处理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市场集中度较 低,随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扩大, 污水处理产业市场化服务需求将逐步突出,行业将呈现资源整合与跨区域发展 的趋势,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具有良好市场信誉、资金实力、技术与服务领 先的企业将加快其扩张的步伐,未来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发改委和住建部对城镇污水方向的“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城市污水处理率要 求从 2015 年的 91.9%提升至 95%,需要新建污水处理设施 5022 万立方米/日, 提标改造 4220 万立方米/日,城镇污水新增和提标改造空间供给达 1938 亿元。
在城镇污水新增方面,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投资额需求量最大的五个省份是山东、 浙江、广东、重庆和湖北,分别需要 120 亿元、114 亿元、98 亿元、85 亿元和 84 亿元。在城镇污水提标改造方面,上海、浙江、江苏、辽宁和广东位列全国 投资额需求量排名前五,分别需要 112 亿元、53 亿元、30 亿元、24 亿元和 21 亿元。在污水管网建设方面,“十三五”规划新增污水管网 12.59 万公里,改造 老旧管网 2.77 万公里,改造合流制管网 2.87 万公里。总体来看,未来污水处 理市场前景依旧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污泥治理市场集中度低,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作为的“衍生品”,污水 处理量也随之上升,污泥产量随之不断增加。污泥问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 工作重点。2018 年我国污泥年产量达到 5,665 万吨,同比增长 3.3%。相关报告 显示,中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 2018 年市场规模为 608 亿元,预计未来 3 年年复 合增长率为 4%左右,到 2020 年将达到 662 亿元。据测算,污泥处理处置运营 市场占比 51%,工程市场占比 49%。
从区域治理需求角度考虑,目前北京、新疆、青海、西藏等省份已处于相对饱 和状态或治理需求较小; 黑龙江、内蒙古等省份处于需求相对较小区间,但仍 存在一定的投资空间;广东、浙江、吉林等省份处于污泥处理处置需求远大于 实际处理能力的区间,投资市场被相对看好。
至 2018 年底,污泥处理处置企业数量达到 3,500 家左右,其中仅 2017-2018 年 新增企业数量达到 2,000 家左右。目前,中国专业污泥处理处置企业小而多, 市场集中度较低,产业比较分散,污泥处理处置行业业务排名前三的公司的市 场份额为 15%左右。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平均毛利率约为 30%,重点企业毛利率 达到 30-40%。
环境整治助力水务行业可持续发展
黑臭水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规范的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受到业界青睐
黑臭水体治理是碧水保卫战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水十条”明确的 2020 年底 必须完成的任务。黑臭水体整治的重点是加强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 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补齐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推进全覆盖、 全收集、全处理;加强河道清淤疏浚和水面、岸边垃圾收集处理;利用再生水 和雨水回补城市水体,恢复水体生态基流;营造岸绿景美的良好景观等。
2018 年 10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治 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其中要求,到 2018 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 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要高于 90%,基本实现长制久清;到 2019 年底,其 他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显著提高;至 2020 年底,各省、自治区地 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 90%。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 角区域城市建成区尽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截至 2019 年底,全国 295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建成区共有黑臭水 体 2,899 个,全国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 86.7%,其中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 城市、计划单列市)消除比例为 96.2%,其他地级城市消除比例是 81.2%。
黑臭水体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解决排水管网和市政污水处理建设短板, 而这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随着水处理产业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城镇黑臭水 治理板块对资金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上升。对于参与治理的公司来说,在大体 量项目面前,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强。未来规范的黑臭水体治理项目 仍将受到业界青睐,但与此前泛化不同的是,还会出现一些结构性分化。考虑 到顶层设计与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增量项目的空间仍可期,但黑臭水体治理项 目质量将被严控。目前,我国与黑臭水体治理产业相关的企业约 2,000 家。在 资金面整体偏紧,政策趋严的大背景下,具备整合设计、建设、融投资和运营 能力的治理运营商优势明显。目前在黑臭水体治理走在全国前列的环保企业主 要有 A 股上市企业碧水源、启迪桑德、首创股份、铁汉生态、瀚蓝环境、兴蓉 环境等,港股上市企业主要有康达国际环保,天津创业环保集团。
从一些成功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来看,未来黑臭治理项目应具备三大要素:首先 是具备市场核心竞争力及综合服务能力;其次符合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内在 需求;此外将生态环境效益和城镇基础设施相结合同样不容小觑。但可以预见 的是,以恢复水生态为目的的持续性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市场将成为未来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中的重点领域,并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农村环境治理、生态 系统修复等相结合。
补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村镇污水处理发展空间巨大
农村水体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现代化 进程,而且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消 极影响,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未来几年在 PPP 模式进一步规范、环保督察和专项行动持续加码、打好“碧水 攻坚战”等背景下,农村污水处理的市场需求将加速释放,行业发展潜力很大。 “十三五”期间村镇污水处理市场空间超 1,200 亿元。
在巨大的发展前景下,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在城市水务之外,诸如北控水务、 桑德集团、首创股份、碧水源等行业巨头也都涉足农村水处理市场。2018 年, 启迪桑德不断中标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其中就包括与通城县签订的 2.56 亿元污 水处理 PPP 项目。碧水源与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 成的联合体,中标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这也是西 北缺水地区首次较大规模批量使用碧水源先进的污水处理智能化集成设备。在 此大背景下,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的“含金量”也随之大幅提升,未来该行业的 竞合并购潮加剧是可以预期的,企业也将日益集中。
再生水未来增量空间值得期待
再生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 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我国再生水处于刚起步阶段。我国的再生水从“十 一五”开始大面积使用,主要用于景观、工业用水。“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再生 水行业投资 344 亿元。根据发改委、住建部共同发布的《“十三五”全国城镇污 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 “十三五”期间再生水投资量约为 158 亿 元,处理规模达到 4,158 万吨/日,新增 1,505 万立方米/日规模的再生水生产 设施规模,投资额需求量前五位为广东、湖北、辽宁、河南、浙江,分别为 20.6亿元、10.1 亿元、9.5 亿元、9.0 亿元、8.2 亿元。 考虑到目前再生水利用率低,现有市场规模基数较小,再生水未来增量空间值 得期待。
我们认为,在阶梯水价和再生水工艺成本下降的驱动下,2017-2020 年再生水运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有望达 20%,市场规模将达 200 亿元。包括 碧水源、兴荣环境、启迪环境、重庆水务、清新环境在内的多个大型水务企业 均有开展再生水相关业务,未来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都将为这些企业的再生水 业务开拓助力。
智慧水务迎发展黄金期
智慧水务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 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 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并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 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 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
中国智慧水务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水务 1.0 阶段,以自动化控制为核心,着眼于工艺优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水务 2.0 阶段,以企业信息化为核心, 更多地在企业资源管理、移动应用、算法应用方面进行突破;水务 3.0 阶段, 则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综合应用。目前,我国共有 660 多个城市, 2,500 多个县城和 30,000 多个行政建制镇,每个城镇基本上都拥有给水排水系 统,但大部分水务公司处在信息化 2.0 阶段,处于向智慧水务方向拓展的阶段。 再加之现有的智慧水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标杆性企业,行业的市场集中 度较低。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 环节,新兴技术和智能工业的不断融合,这一产业发展空间具有明显的前景。智慧水务的发展助力一些相关产业链的成型,也导致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平台 与平台的融合。智慧水务具体业务可分为前台服务、后台服务和分析决策三大 类。前台服务包括由公众服务门户、城市管理门户、企业服务门户和行业管理 门户提供的各项服务。后台服务集合综合管理应用系统、调度智慧应用系统、 行业管理应用系统、基础设施管理应用系统、运营管理平台和地理信息系统。 分析决策服务涵盖城市产业综合分析、水务工程效果评估、河湖水质水量趋势 分析等等。另外,智慧水务拥有完整的数据仓库,构建了先进的技术架构。
智慧水务将大程度上提升水务公司的应急响应能力。举例来说,通过建模,水 务公司对供水管网的压力进行更的细化计算,不同的小区将更科学地分配水压, 高层建筑水压力不够的现象将大大减少。
智慧水务的建设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在中国,全国自来水厂平 均产销差率高达 30%,在中西部缺水城市甚至超过 45%,东北部分城市超过 50%, 城市水网中漏损水量的经济价值高达 200 亿元以上。解决漏损需要全面的产销 差管理和漏算控制解决系统。在新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下,智慧水务的发展能 够有效控制漏损率。
随着水务投资规模的增加,智慧水务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相关数据显示,“十 二五”期间水务行业的投资力度以年均 24%的速度增长。2018 年中国智慧水务 行业市场规模为 82 亿元,2019 年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为 100 亿元,同比增 长 21.95%。根据现有增长速度预计,到 2023 年,我国水务行业的年度投资额 将突破 8,600 亿元,中国智慧水务行业规模将达到 251 亿元左右。
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新闻资讯信息可以经常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